南安市码头镇:“我们要成为文化和诗意的‘码头’”

南安市码头镇:“我们要成为文化和诗意的‘码头’”

近年来,码头镇注重挖掘本土原生态资源,定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逐渐从工业小镇向文化小镇转型——

“我们要成为文化和诗意的‘码头’”

■南安商报 记者苏明明通讯员林鹏华文/图

码头镇位于南安西北部。源于永春的诗溪在码头境内汇入晋江东溪,最终流入大海。古时,船只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运往永春、德化等地的货物大多自泉州沿晋江东溪入码头诗溪渡口,在码头境内中游地段停泊起卸;而内陆山货也由此下船运至泉州各地,成为泉州北部重要货物集散地,故称之“码头”。

▲诗溪汇入晋江东溪,穿过诗南村。

早年,码头镇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战略,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重新制定发展方向,邀请台湾生态耘文创国际设计中心,制定了《码头镇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码头镇总体文化品牌策划》。

未来,码头将利用山美水库3A级旅游景区的先导优势,加大诗南村海丝“音乐水乡”的规划建设力度,提高码头旅游业的知名度、吸引力。同时,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建立文化、旅游专业队伍,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整合欧阳詹文化、侨乡文化、畲族文化、闽南乡俗、佛禅文化等码头本土原生态文化资源,通过文化休闲、文化度假等形式开发建设,让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双轨并进。

“总之,我们要成为文化和诗意的‘码头’。”码头镇党委书记丁金火的话掷地有声。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 打造诗南村“音乐水乡”

紧靠山美水库的诗南村,清澈的东溪、诗溪在这里交汇,空中音乐的点缀让这个小村庄灵动起来。“将诗南村打造成‘音乐水乡’,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兼备。”丁金火说。

所谓“天时”,是诗南村“音乐水乡”的发展规划契合整个南安目前的发展政策——“两溪一湾”安全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由码头镇提出的“晋江东溪流域诗溪码头军村桥至诗南大桥段河道治理工程”已被纳入其中。项目就在诗南村,是对东溪流域2.5公里长的河道进行清淤护砌、环境美化,预计2018年动工。

“诗南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丁金火介绍,旁边的山美水库就是国家3A级景区,风景秀美还兼具泉州“大水缸”功能,空有旅游功能,却没有建设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诗南村地理位置巧妙,就位于山美水库的出水口,是进出山美水库必经之地。

此外,东溪与诗溪在诗南村内交汇,仿佛二龙戏珠。“只要诗南村的配套设施跟上了,何愁没有游客。”丁金火说。

诗南村独特的人文优势,是打造“音乐水乡”最为关键的一环。近年来,诗南村筹资500万元建成4处文化活动中心,设立管乐室、钢琴室、南音室等,村民可按自己喜好切磋交流技艺;村内三座沿河大桥也被建成别具一格的音乐走廊;村里10多位老者还自发成立了“南音乐团”。

码头镇对于诗南村的规划远不止于此,去年8月还派出考察队,到湖北宜昌柏斯琴行生产基地。据了解,柏斯琴行是当今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音乐综合企业之一,拥有100多家门店。而诗南村就是柏斯琴行创始人吴雅玲、吴天延的家乡。

在了解考察队的来意后,吴天延主动对接项目。今年年初,柏斯琴行派出一支专业设计团队到诗南村,打算为它量身定制一套发展方案。

挖掘欧阳詹文化资源 打造高盖山旅游项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码头镇境内的高盖山就是一座名山,之所以出名,皆缘唐代诗人欧阳詹诞生于此。

据史料记载,自隋建立科举制度以来,欧阳詹是福建首位金榜题名的文士。而自欧阳詹中进士后,福建文士开始向慕读书,儒学风气开始振兴,欧阳詹因此被后人誉为“开八闽文韵之先河”。宋理学大师朱熹登游高盖山,曾发出赞叹:“此真诗山也!”因此高盖山又名诗山。

围绕欧阳詹,码头镇着手制定高盖山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委托上海一家旅游设计公司,对项目进行具体规划。

据项目负责人、码头镇副镇长丁锦祥介绍,高盖山胜迹遍布,有四景十二奇。其中,四景分别为白云室、资福院、秀峰岩、万寿岩,十二奇为欧阳坟、云归洞、木根桥、百层阶、普光塔、圣水洞、迎云台、透龙泉、伏虎宫、千岁龟、古迹坛、佛祖墓。

项目一期将重点修复资福院和白云室。其中,资福院是欧阳詹祖父“挥金布谷,为构岩宇”所建,有当时资福院内禅师普茶昆留下的碑记为证。清乾隆时期,资福院重建,如今仅存的一方《重建高盖山资福院碑记》,见证了曾经的辉煌。

白云室是欧阳詹少年时读书的地方,明朝进士陈时谦、陈际可曾在这里肄业。但如今的白云室只剩下残垣断壁。“两座建筑都是项目重点。”丁锦祥表示,为了高度还原,将严格按照唐朝建筑风格重建资福院和白云室。

“整个项目将主打‘孝德’文化。”丁锦祥介绍,历史记载的欧阳詹不仅是个诗人,还是有名的孝子。据传,他在白云室读书期间,居住山下的祖母经常上山为他捎带食物。有一天,祖母不幸病逝于上山途中。欧阳詹悲痛之下特将祖母安葬于白云室对面山头,便于自己读书期间能时时眺望。欧阳詹曾做哀诗:“高盖山前日影微,黄昏鸟雀傍林飞,庭前滴酒空留泪,不见叮咛道早归。”

“规划以欧阳詹为代表,再结合历史上著名的孝子故事,以及码头当地的孝亲事迹,打造一条‘孝道’。”丁锦祥表示。

目前,码头镇正在为高盖山文化旅游项目申请省级重点项目。据了解,项目基础建设已走在前头,一条连接资福院与白云室的公路正在修建。而连接高盖山片区与仙都片区的公路也将进行拓宽改建,届时,黄仲咸纪念馆的加入,将使得这条旅游线路更加完善。

立足少数民族特色 重现畲乡风情

要说码头镇的独特之处,少数民族聚居便是其中之一。码头镇是南安市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雷姓人口7000多人,占全镇总人口十分之一,畲族聚居的村落都分布在城山周边,所以也叫城山雷厝。码头镇规划整合4个畲族村资源,重现畲乡风情。

2015年,码头畲族族人将铺前村近300年历史的土楼修缮一新;去年3月,将土楼内布置成畲族文化展馆。“当时,我们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到泉州15个畲族村收集文化材料,一部分人在馆内布置。”铺前村党支部书记雷春成介绍。

今年年初,泉州市畲族文化展馆正式对外开放。日前,记者参观了这个展馆。铺前土楼分上下两层,有40间房间,一楼主要是乡间日常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收藏与展示,二楼是畲族文化展馆。“展馆分4个部分,包括畲族族史馆、民俗风情馆、华侨与畲乡教育馆3个馆,还有个现代馆。”雷春成介绍。

在畲族族史馆,墙上宣传板图文并茂介绍了泉州15个畲族文化村,参观者只需花上几分钟,便能了解码头和泉州的畲族村落分布,以及雷氏一族家规族训。

“随着民族融合加深,码头畲族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少,青少年一代更甚。”雷春成说,泉州市畲族文化展馆的建立对下一辈传承畲族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雷春成介绍,目前铺前村正在创建省级特色村寨,规划完善泉州市畲族文化展馆的配套设施建设。不久前,他和其他三个畲族村村支书还到宁德上金贝村等著名畲族村学习取经。“我们计划聘请畲族舞蹈老师来码头,建立一支畲舞队伍。”雷春成说,他们还打算重拾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侨乡文化是码头镇的另一特色。据介绍,码头镇全镇人口7万多人,海外侨亲达13万多人。其中,大庭村尤为突出,全村人口4000多人,海外华侨华人有1.3万多人,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也使得村内房屋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码头镇规划将这一片区的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

奇客

奇客

80后一枚,有妻女,南安码头人,曾北漂南泊,供职于媒体,现居泉州丰泽,工作不离本行。

关闭
关闭

请输入您的用户名或电子邮件地址。您将通过电子邮件收到一个链接创建一个新的密码。

关闭

关闭